年4月7日是第72个“世界卫生日”。
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从这一刻开始。
王小波说过,“人生就是缓慢受锤的过程。”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这个“大锤”逐渐落在年轻人的脊柱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经受着肩颈肌肉酸痛、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的折磨。
对很多人来说,推拿好像是老年人的专利。但如今颈椎病和腰椎病的患者越来越低龄化,“推拿”一词逐渐走进了年轻人的视野,走入了大学生们的生活圈中。
华中医院在一楼和二楼分别设置了国医科和康复科,通过推拿等方式来缓解脊柱的不适症状。据国医科的晏医生说道:“每天来到这里治疗的患者百分之八十都是华科的学生。”
医院一楼国医科
医院二楼康复科指示牌
大学生们的痛因也各不相同,有的因为学习需要长期伏案、久坐不动,导致腰肌劳损;有的因为运动时不小心闪了腰,造成运动损伤;还有的因为坐姿、体态不端正落下了疾病……轻者酸胀疼痛,重者活动不便。
机械科学与工医院尝试了人生中第一次手法治疗。“我颈椎的疼痛已经困扰了我两周,以前久坐后也会有腰痛的现象,但没有这一次疼得厉害。”在同样有颈椎病的室友的推荐下,医院的手法治疗。“做完之后感觉神清气爽,有疼痛感,但这是舒服的疼痛。”韩语说道。
针对不同的病症,医生们有着不同的治疗方式。国医科主要采用中医推拿,根据经络和穴位的理论,采取针灸、电疗加以辅助,治疗周期较长,见效略慢。
康复科主要采用西医推拿和手法治疗。西医推拿根据西医解剖学理论,观察肌肉的走向,采用关节松动(骨头上下来回摆动,调整粘连的程度,使之更加灵活)和运动疗法,主要让病人通过自我的运动训练去锻炼肌肉。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互动较多,需要规定患者每晚做某些具体动作进行锻炼。
手法治疗主要是调节体态及椎节上的大问题,比较治本,如腰间盘突出、颈椎曲度变直、骨折术后康复等疾病。虽然中医和西医推拿在治疗方法上略有区别,但都会对颈椎病和腰椎病的症状起到缓解的效果。
患者在康复科接受手法治疗
晏医生在为患者推拿
“我曾经见过一个学生,他很淡定地告诉我,他的手抬不起来了。”晏医生介绍道,当代大学生的颈椎病和腰椎病非常严重,“很多大学生都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
在晏医生治疗过的患者中,很多人从高中时期就感觉到颈椎不舒服,但由于疼痛感不明显,就没有重视这种现象。等到疼痛值超出自己的承受极限时再来就诊,治疗难度就会加大。比较严重的患者甚至可能产生头晕昏沉、手臂发麻等并发症。
身体上的病痛也会加重心理压力,许多患者由此感到焦躁烦闷。医生不只缓解病痛,还要抚慰心灵,通过在治疗时和患者聊天,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成人的脊柱由26块椎骨组成,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可以灵活地旋转和弯曲。但这种模式是在远古时人们狩猎、采集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并不适合当下长年累月的久坐。”
当下大学生学业压力大,加之人们对于电子产品的依赖性比较重,许多人的生活被长时间禁锢在桌前的一方天地里,与笔记本电脑两两相望,或是低头面对图纸绞尽脑汁。同时,校园交通越来越便利,不管是校车,还是随处可见的共享电动车,学生们的出行有了更快捷的方式。种种原因导致大学生活动筋骨的时间寥寥无几,这更增大了大学生脊柱产生问题的风险。
更严重的是,如果颈椎和腰椎产生疼痛感,并不会像普通的伤口那样,贴个创可贴就能愈合。相反地,一旦脊柱出现问题,很难完全治愈,这种疼痛很有可能跟随身体一辈子。晏医生说:“如果有一天科技足够发达,人们可以躺在床上办公,也许颈椎病可以彻底康复吧。”
医院墙壁粘贴的颈椎保健操图示
虽然脊柱一旦产生问题就很难根治,但是有很多办法预防脊柱疾病。学会如何关爱自己的身体,也是大学生至关重要的一课。如何科学地缓解脊柱的压力,晏医生给出了答案——
1.课间休息时要适当放松自己的脖子,活动时不要猛甩脖子,否则容易造成颈椎错位与肌肉拉伤;
2.睡觉的时候可以用一些圆柱体垫着,高度保持在一拳到一拳半之间;
3.少坐沙发、转椅和老板椅,不跷二郎腿;
4.不靠在床上玩手机;
5.加强运动。游泳是比较好的运动方式,同时可以辅助一定的拉伸活动,比如转动脖子不同的角度可以放松紧张的斜方肌,腰部可以用“飞燕”的姿势(腰部及腿部与上肢形成一个拱桥状)进行放松;
6.经常做热敷。可以在网上购买U型热水袋,每天敷20分钟。这种方法需要长期坚持,养成习惯;
7.少熬夜。每天的日常活动都会对肌肉造成一定的劳损,肌肉需要足够的时间进行自我修复。很多病的发作都是由于修复时间不足,导致修复速度慢于损伤速度,造成损伤加重。据晏医生介绍,健康的睡眠时间应该是晚上23时到第二天早上7时,超过23时睡觉便属于熬夜。
所以,请提早爱护你的身体。
身体拉响警报的那一刻,远没有你想象得那么遥远。
如果哪天你的身体突然罢工,一切未尝试过的生活都将成为遗憾。
张弛有度的生活才最安稳。与其用健康换其他,不如从现在开始珍惜每个当下。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韩语为化名。
文字
王梓桐何佩芸
摄影
苏桐
美编
徐舒荑
责编
见习编辑王梓桐
往期热文荐读
宏观而微小的艺术期待
倒计时一天!启明桥即将通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