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岁高龄的马老先生,身体看起来比年轻人还要健康结实,各种生化检查都正常。经营着自家的小菜园,即使有些小问题也崇尚自然疗法治疗,很少用药。由于前晚在菜园劳作时间过久,第二天清晨起来颈项不能转侧,稍一活动,疼痛异常。
病例2三十岁的中学教师张女士,近一年反复出现晨起颈项疼痛,活动明显受限。刚开始上半年还是每2~3个月出现1次,到下半年几乎1个月1次,感觉上次的疼痛还没有完全消失,就再次剧烈疼痛。原本工作就很繁忙医院就诊,每次疼痛又使她不得不放下手头的备课、上课,痛苦异常。
病例3
大三建筑设计系女生小孔,忙于校级设计比赛,已经连续熬夜将近一周了,她觉得夜晚才是激发灵感、思维高度集中的时候,所以熬夜已成为她的习惯。因为一直在画图,颈肩早已酸痛不适,凌晨不小心睡着导致颈部疼痛,转头不利,询问她的月经情况,经期错后,经血量少,色暗,痛经,手脚易冷,典型的血瘀。
落枕
落枕是指颈部软组织损伤所致颈项强痛、活动受限的一种急性疾病,又称“失枕”、“颈部伤筋”。多由于体质虚弱或劳累过度,或夜间睡卧枕头不适,头的位置不当,姿势不良,颈部骨节筋肉长时间受到过分伸展、牵拉,处于紧张状态,引起静力性损伤,使颈部部分肌群发生痉挛性疼痛;或者睡眠时露肩当风受寒,风寒湿邪侵袭项背肌肉,使颈部气血凝滞,经脉闭阻而拘急痉挛;亦有负重姿势不正确或负重过度,使颈部肌肉扭伤引起者。临床以急性颈部肌肉痉挛、强直、酸胀疼痛,乃至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好发于青壮年。症状轻者数日内可愈,重者病痛可延续数周。如果频繁发作,常常是颈椎病的反映。
一用方推荐外熨方
二药热敷方
葱白30克生姜15克
将上药捣烂,炒热,布包敷烫患处。
每次30分钟,每日2~3次。
散寒通络。
颈项疼痛,恶风畏寒者。
①葱白,发汗解表,通达阳气。《本草纲目》认为葱所治之症,皆取其发散通气之功,气通则血活。②生姜,味辛,性温,能够祛风散寒。姜是助阳之品,具有加快人体新陈代谢,通经络等作用。
药枕方
药枕方
黑大豆(或者单用米糠、麸皮)山茱萸适量
将上各单品炒热后装入枕芯或布袋中,趁热让患者枕之,或用布袋热敷患处。
每次20~30分钟,每日2~3次。
补益肝肾,温通活血。
肝肾亏虚,颈痛久治而不愈者。
将药物炒热后持续枕之或热敷,对年老体虚反复落枕的患者是一种既操作简便,又安全有效的方法。通过炒热的药物发挥温通活血的作用,药物炒热后亦发挥其药效。在临床中,也有患者觉得炒制的方法仍不够便捷,直接用微波炉加热,再进行热敷,这种方法也可以使用。
内服方月季花饮
月季花5克红糖15克
将月季花洗净,置锅中,加清水毫升,急火煮沸5分钟,滤渣取汁,加红糖。
分次饮服。
活血消肿止痛。
一般落枕者均可用,气滞瘀阻者更佳。
月季花,味甘,性温,具有行气活血消肿的作用。红糖,能助脾、补血、祛寒、破瘀。女性生理期疼痛,月经量少、色暗,易落枕者可服用此方。
二小贴士适当活动颈部,并配合局部热敷以缓解肌肉紧张、痉挛,减轻疼痛。注意保暖,晚上睡觉不要露肩,避免吹风受凉,夏天避免电风扇直吹颈部。
中老年人反复落枕时,应考虑颈椎病。这是因为颈项疼痛反复发作,常可使颈部肌肉劳损,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易于发生颈椎病,故有人认为反复落枕可能为颈椎病的先兆。
“气滞瘀阻”有哪些表现?
一般表现为睡醒后突然颈部刺痛、痛有定处,转头不利,稍有活动即感觉疼痛加剧,颈项部压痛点固定、肌肉痉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紧。
“风寒湿袭络”有哪些表现?
风寒侵袭项背部,寒性收引,使筋脉拘急而痛,时痛引肩背,或颈肩部麻木不仁,可伴有淅淅恶风,微发热,头痛身重,汗出时有时无。多由寒冷天气项部保暖不够,或者劳动后项部汗出受风所致。遇寒则疼痛加重,得温则减。
三病例随访1后来,马老先生想起可能跟昨晚劳累受凉有关,就直接将葱白和生姜切碎捣烂敷在疼痛之处,10分钟左右,自觉患处发热,项后稍出微汗,就又坚持敷了20分钟,后背已经有些出汗了,取下葱姜末,用温水将患处擦净,再活动颈项,疼痛已减轻大半。之后又在晚上进行一次热敷,这次他将二药炒热,再敷在颈项不舒服的地方,然后颈项活动自如。
2基于张女士就诊时间有限,且疼痛反复发作,我让她自备黑大豆药枕,每天坚持枕之。她又多做了一个小黑豆布包,放在单位,在办公室也坚持热敷,这样整整坚持了1个月,没再出现颈项剧烈疼痛,之后一个月、三个月随诊,她一直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3经询问小孔,她的月经情况,经期错后,经血量少,色暗,痛经,手脚易冷,典型的血瘀。随后嘱咐她尽量少熬夜,坚持颈部锻炼,并坚持服用月季花饮直至颈部疼痛消失。一月后她主动来电告知不仅颈部疼痛没有再反复,经期不适也明显改善,好喝又方便的月季花饮,还被她推荐给身边有类似情况的朋友。张昶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门诊时间门诊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上午
专家
专家
专家
下午
专家
专家
专家
专业方向A、中医骨伤
头痛、颈椎病、落枕、肩周炎、冻结肩、网球肘、腱鞘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腰背痛、坐骨神经痛、骨关节炎、根骨骨刺。
B、中医内科
中风、面瘫、失眠、耳鸣、痴呆、慢性肾病、泌尿道炎症、月经紊乱、痛经、尿失禁、咳嗽、哮喘、胃痛、腹泻、呃逆等。
门诊及地址医院名称: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