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什么是颈椎病?
答: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
问:颈椎病都有哪些种类?
答: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问:颈椎病都有哪些临床表现?
答:1.颈型颈椎病:引起颈椎局部或放射地产生颈部酸痛、胀麻等不适感,大约有半数患者由此可生颈部活动受限或被迫体位。患者一般主诉为头、颈、肩、臂部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
2.神经根型颈椎病:上肢无力、手指麻木、感觉异常等症状。一般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具有较典型的一侧上肢麻木、疼痛的症状
3.脊髓型颈椎病:(1)头痛、头晕。
(2)上肢出现于一侧或双侧的运动障碍,其典型症状为麻木、酸胀、烧灼、疼痛、发抖和无力感,可发生于一个或多个手指,或在五个指尖部,或手的尺侧或手背;有的发生于肩胛部、肩部、上臂或前臂;或同时发生于上肢近端及远端。
(3)出现于同侧上下肢的感觉运动障碍,如右臂发胀,同时有右腰、右下肢疼痛及肌肉震颤。
(4)下出现一侧或两侧的神经肌肉机能障碍。有表现为无力、发抖、腿软或易摔倒,有表现为双足感觉异常、双下肢麻木,也有同时出现感觉、运动功能障碍者。
(5)出现于一侧和对侧下肢的感觉或运动障碍,如一侧上肢发麻而对侧下肢疼痛。
(6)出现于四肢的神经机能障碍,有表现微双足小趾及双手尺侧麻木,有短期内四肢陆续出现感觉、如一病人在长期长时间低头工作以后,出现左手4、5指发麻,第三天出现右手4、5指发麻,第四、第五天感到双下肢麻木、无力、抬腿困难、步态不稳。
4.椎动脉型颈椎病:(1)椎动脉缺血随年龄增长而产生,表现为颈痛、颈强硬、颈肌活动受限、颈肌痉挛或压痛。
(2)X线片检查:包括正、侧位片、斜位片及屈伸功能位片,有时需照张口位片,观察有无颈椎屈度失常,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改变,有无失稳现象以及颈枕部畸形。
(3)CT及磁共振:颅脑CT可排除脑萎缩、颅内占位性病变,颈椎CT了解有无颈椎管及横突孔狭窄,磁共振可排除脊髓病变、颈椎间盘突出。还可直接观察椎动脉。
(4)脑血流检查:可显现供血不足或供血障碍。用彩色多普勒检查枕孔导联,可反映椎动脉血流,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5.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可引起一系列交感神经反射性症状,如恶心、眼花、耳鸣,心动过速等
6.食管压迫型颈椎病:有吞咽困难及声嘶症状
问:颈椎病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答:1.吞咽困难:表现为吞咽时有梗阻感、食管内有异物感,少数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干咳、胸闷等症状。
2.视力障碍:表现为视力下降、眼部胀痛、畏光、流泪、瞳孔大小不等,甚至出现视野缩小和视力锐减的症状,个别患者可出现失明。
3.预激综合征:表现为心前区疼痛、胸闷、心律失常及心电图ST段的改变,易被误诊为冠心病。
4.胸部疼痛:表现为单侧胸大肌和乳房疼痛,起病缓慢且疼痛呈顽固性,胸大肌部位有压痛。
5.下肢瘫痪:早期表现为下肢麻木、疼痛、跛行,有的患者在走路时出现如踏棉花的感觉;个别患者可伴有排尿、排便障碍,如尿频、尿急、排尿不畅、大小便失禁等。
6.高血压颈椎病:表现为血压的升高或降低,以血压升高为主,故称“高血压颈椎病”。
7.猝倒:患者常在站立或行走时因突然扭头出现身体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倒地后能很快清醒,不伴有意识障碍,也不出现后遗症,但可伴有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问:颈椎病不及时治疗会有哪些危害?
答:1、颈椎病可引起吞咽不畅:食管的上端和第六颈椎相邻,第六颈椎出现增生,就是压迫和刺激食管,甚至造成食管周围炎症、水肿,从而在进食时产生异物感。
2、颈椎病可引起胃脘不适:颈椎病患者,尤其时交感型和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都会有恶心、泛酸、饱胀、嗳气、呕吐、纳谷不香、胃中嘈杂、不思饮食等胃脘不适征象。同时,中上段颈椎错位影响到膈神经、椎动脉,还可引起上腹部饱胀、嗳气、食量减少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3、颈椎病可引起高血压:由于颈椎病而造成的高血压称为“颈源性高血压”.多数病人常有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或全身乏力、倦怠、心悸、胸闷、耳鸣、眼花及性情急躁等。
4、颈椎病可引起心动过速:颈椎病引发心脏不适,主要是第四神经根受到颈椎骨质增生的刺激而产生,这与颈部位置的突然改变有关。
5、颈椎病可引起腹胀便秘:一些颈椎病患者因邻近的颈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和损伤,感受会传到大脑,有关的神经兴奋性增强,使受其支配的内脏器官胃肠道蠕动减慢,因而导致腹胀便秘
6、颈椎病可引起瘫痪:部分脊髓型或以脊髓型为主的混合其他类型的颈椎病,由于得不到系统地良好地治疗,致病因素不能解除,随着病变发展,出现脊髓变性液化这样的不可逆病理变化,那么瘫痪也就无法避免了。
7、颈椎病可引起中风:随着年龄的增长,颈部肌肉韧带劳损、退化,固定关节的力量和功能减弱,在低头或仰头时,颈部关节失稳,摆动和错位,必然会刺激在颈椎横突穿孔中穿行的椎动脉,使之痉挛,收缩或扭曲变形,造成脑部供血不足。
问:治疗颈椎病有那些好方法?
答:1、口服药物治疗:内服药物通过肠胃吸收、消化、分解,最后通过血液循环,才可将药物输入送给局部,整个过程需要通过层层屏障才能到达病灶部位,然药效已所剩无几,因此效果极为缓慢且低效,且临床应用这些方法只能缓解疼痛症状,功能康复是无法逆转的,骨质修复更是无从谈起。而且口服药对肝、肾、胃肠损伤极大。[1]
2、牵引法:通过牵引力和反牵引力之间的相互平衡,使头颈部相对固定于生理曲线状态,从而使颈椎曲线不正的现象逐渐改变,但其疗效有限,仅适于轻症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牵引,防止局部炎症、水肿加重;牵引期活动受限。
3、理疗法:理疗法是物理疗法的简称。就是应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种物理因子,如声、光、电、热、磁等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但其作用也较微弱,不能从根本上治疗。且经常理疗易对皮肤产生烫伤,甚至导致癌变。
4、外敷药治疗:药物成份透过表皮逐渐渗透至骨关节深层,彻底清除深层的致病因子,使颈椎病不再反复发作。
5、推拿法:推拿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疗时不用吃药和打针,仅凭推拿医生的双手和简单器械在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沿经络循行的路线,气血运行的方向,施以不同的手法,达到治疗目的。但在急性期或急性发作期禁止推拿,否则会使神经根部炎症、水肿加重,疼痛加剧。颈椎病伴有骨折、骨关节结构紊乱、骨关节炎、严重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等,推拿可使骨质破坏,感染扩散,应禁此疗法。
6、针灸法:根据中医基础理论,颈椎病的发生多由于风寒侵袭、气血不和、经络不通所致,因此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针灸达到舒筋活血的目的。针灸对患者来说有一定痛苦,甚至有的患者有晕针、惧怕扎针的情况;且针灸会导致一些并发症。
7、手术法:手术法的原理主要是减轻压迫,消除刺激、增进稳定,防止进行性损害。但手术并发症与禁忌症较多,危险高,痛苦大,全身或局部的情况不适宜手术的患者,如年龄偏大、身体欠佳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或糖尿病,或者有麻醉禁忌症的患者不宜手术治疗。
问:颈椎病有什么保健操?
答:1、与项争力:两肘屈曲,双手十指交叉抱头于后枕部,两腿分开与肩宽。头用力后仰,双手同时给头一定的阻力。重复12~16次。
2、回头望月:两腿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两腿微曲,左手上举,手掌置头后,右手背置腰背后,上体前倾45°,左右旋转,头随旋转向后上方做望月状,重复6~8次。3、托天按地:两腿并立,两臂自然下垂,右肘屈曲,掌心向上,伸直肘,掌向上托起;左肘微曲,左手用力下按,头同时后仰,向上看天,左右交替,重复6~8次。4、前伸探海:两腿分立与肩宽,双手叉腰,头颈前伸并转向右下方,双目向前下视。左右交替,重复6~8次。5、伸颈拔背:两腿分立与肩宽,双手叉腰,头顶部向上伸,如顶球,每次持续3~5秒,重复12~16次。6、金狮摇头:两腿分立与肩宽,双手叉腰,头颈放松,缓慢做大幅度环转运动,依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交替进行,各6~8次。
7、外敷中药:锻炼结束之后使用千年活骨膏进行巩固治疗,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