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们生活及工作方式的改变,颈椎病引起的上肢麻痹、头晕头痛,耳鸣等症状越来越频繁发生在广大人群中,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颈椎病常常由不正当的工作及生活方式所致,正确地认识颈椎病的发生及预防,对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有较大的好处。
一、定义
颈椎病是指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以及相关继发的相邻结构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神经、血管等)并出现与影像学改变相应的临床表现的疾病。颈椎病引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二、临床表现
患者常见的症状为头晕、头痛,肩痛及上肢麻痹等。可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和其他型。
三、诊断原则
1.具有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2.影像学检查显示颈椎椎间盘或椎间关节有退行性改变。
3.有相应的影像学证据,即影像学缩减能解释临床表现。
如果仅有影像学检查而无明显颈椎病的临床变现,不应诊断为颈椎病。
具有典型的颈椎病临床表现,而影像学所见正常者,应注意排除其他疾患。
四、治疗
非手术治疗:
1.合乎生理要求的生活和工作体位是防治颈椎病的基本前提,应避免高枕、长时间低头等不良习惯。
2.非手术治疗应视为颈型神经根型以及其他型颈椎病的首选和基本疗法。
3.非手术治疗的基本疗法及应用原则。
(1)头颈牵引
以安全有效为前提,强调小重量、长时间、缓慢、持续的原则。牵引重量为患者体重的1/12~1/14。可在牵引下进行颈背部肌肉锻炼。
(2)物理治疗
颈托制动、热疗、电疗等治疗方法,可能有助于改善症状。
(3)运动疗法
适度运动有利于颈椎康复,但不提倡使颈椎过度活动的高强度运动。
(4)药物疗法
骼肌松弛类药物有助于缓解症状。
(5)传统医学
可予以适度按摩,但应慎重操作。手法治疗颈椎病(特别是旋转手法)有造成脊髓损伤的风险,应谨慎应用。
(6)中医治疗
颈椎病在中医范畴为痹症,可根据症状诊断为“眩晕”、“头痛病”等,治疗以养血活血、宣痹通络”为法,例如:
(7)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颈椎病可通过经络和穴位传导。颈椎病是由风寒,血瘀,经络不通等引起,主要表现颈,肩背,上肢疼痛及酸胀,麻木不适等症状,主要针灸穴位有大椎,风府,风池,肩井,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等穴位,达到气血通畅,从而能缓解疼痛。
坚持针灸治疗,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也可降低颈椎病复发的几率。
宣传员:中医康复科杨夫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