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夏天还要养阳?
一般来说,夏天应该是阳气比较旺的时候,很多人会问,为什么还要养阳呢?不会“火上浇油”吗?
其实不然,夏天天热时人的本能反应是寻求降温,一般很多人都贪凉,要知道降温过了头就会伤阳。比如夏天开空调温度太低,时间长了就容易伤阳气,容易造成一些“空调病”。再比如,吃的或喝的太凉,喝冰镇啤酒不过瘾,还要再加冰块,也会伤到阳气。所以就有“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顺从四时阴阳之变,这一说法。
假如你阳气从来不虚,也没有受寒的机会,就不存在补阳的问题,但现在很多人长期吹空调,吃冰镇的东西,还有一些人长年怕冷的人,到了夏天就该特别重视养阳了,也是他们养阳的最好时机。
健康的人只要规律生活就能养阳气
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我们对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精”,夏季人们只要规律的生活就能养阳气,具体应做到:
1、食饮有节。就是说要注意不要过度的贪凉饮冷、不要暴饮暴食、不要频繁的吃夜宵。饮食应该有凉有热、有节制。“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伤了脏腑功能,也就伤了脏腑的阳气。
2、起居有常。夏季应尽量保持充足睡眠,早睡早起,“阳气者,烦劳则张”,熬夜的人常常会出现矛盾症状:一方面乏困、精神不济、阳气不足,另一方面眼睛红、咽痛等上火表现,这都是阳气烦劳的表现。充足的睡眠可以恢复体力,也能保持旺盛的阳气。
本来健康的人如果过度的贪凉饮冷、暴饮暴食,或过度的熬夜必然耗损自身的阳气,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养精蓄锐就是养阳气。
本来体质弱、有慢性病的人补阳即是养阳气,体质弱易感冒者、怕冷怕风者、长期便溏者、夏天不敢吹风扇和空调,耐夏不耐冬者,以及有慢性咳喘病史者,多阳气不足,可以通过喝生姜汤、贴三伏贴等温阳的方法来养阳。我们常常说的冬病夏治就是针对此类人群而开展的。把不足的阳气补回来,从而可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功能。
这类人群一般吃羊肉不上火。一般来说,补阳也有程度的不同:轻者可以花椒水泡脚,食用羊肉,三伏贴等;重者可以外贴三伏贴内服温阳的中药如鹿角片、人参等。此外,还可以到美容养生馆做针对性更强的养阳项目。
夏季艾灸养阳
养阳重要方法就是艾灸,艾是自然界阳气最足的植物,可以用温和灸,灸神阙、关元、气海、中脘、大椎、身柱、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
1、神阙穴,此穴属于任脉,又名脐中,脐孔。
: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多采用隔盐灸或隔姜灸,午时灸最好,多用于身体虚弱者,可强健脾胃功能,预防疾病。
2、关元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小肠的募穴,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肝脾肾经、任脉之会,一身元气之所在,别名“丹田”。
:培元固本、补益下焦,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保健方法:艾炙或按摩;
温灸:强肾壮阳,有增加男性性功能的功效,建议长期坚持使用,效果显著。
按摩:按揉法或震颤法。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注:灸关元的最好时机在夏秋之交,相当于7月底到9月中。隔日灸1次,每月连续灸10次。冬春两季除去特殊原因,尽量不要去灸关元穴,因为冬主收藏,春主升发,灸多了反而会泄精气。
3、气海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两横指);
4、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四寸;
:和胃益气,化湿和中,止吐,艾条炙可以促进胃肠动力,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
5、大椎穴,属于督脉,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之间,为诸阳之会;
:疏风解表,散寒,温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艾灸可治疗: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昏脑涨,低头过度引起的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
6、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为小儿百病灸点,身柱穴为督脉之脉气所发,名为身柱,含有全身之柱之意。
:通阳理气、祛风退热、清心宁志、降逆止嗽;
艾灸方法:艾灸点燃后放于穴位上,距离皮肤约2~3厘米左右,以局部潮红为度。可温补阳气,调和气血。
7、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
:调节肝脾肾经,健脾和胃化湿,疏肝益肾,调经血,主生殖。
8、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三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调节脾胃,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调和气血,补虚强身;有较强的延缓衰老,养生保健的作用。
艾灸方法:温和灸:将艾条点燃后,在距离穴位约3cm处施灸,如局部有温热舒适感觉,即固定不动,可随热感而随时调整距离。
现代也常用温灸器灸,可用灸盒置艾条或艾绒后放在穴位上,每次施灸15~30分钟,以灸至局部稍有红晕为度,隔日或3日1次,也可每周施灸1~2次。
夏季排毒,这才是最正确的方法夏季养生,重在养心,常按这些穴位,心脏越来越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