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松调整复合手法配合循经刮痧疗法治疗神经

目的:探讨肌松调整复合手法配合循经刮痧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片、甲钴胺片、盐酸乙哌立松片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肌松调整复合手法联合循经刮痧疗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部主观疼痛及颈椎功能障碍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3%,高于对照组的7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等不良反应。结论:肌松调整复合手法配合循经刮痧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颈椎功能。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radiculopathy,CSR)是骨科多发疾病,多因颈椎椎体、颈段椎间盘的病变等造成颈段神经根受卡压刺激引起,主要表现为神经分布区域疼痛及感觉、运动功能受损[1]。目前CSR的治疗以保守疗法为主,其中中医传统推拿手法治疗该病具有明确疗效[2]。肌松调整复合医院林创坚教授长期经验总结所创立,包括“肌松”“调整”两部分内容,以标本兼顾、松解与调整相结合为治则,主要针对颈部僵硬的肌肉、经筋及患椎进行治疗,在治疗筋伤、痹证等疾病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临床已报道肌松调整复合手法对治疗颈性眩晕有确切效果[3-4],本研究探讨肌松调整复合手法联合循经刮痧疗法治疗CSR的疗效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年1月至年6医院收治例CSR患者,采用随机序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19例,女41例,年龄28~65岁,平均(52.73±8.79)岁;病程1~12月,平均(3.82±2.95)月。观察组男22例,女38例,年龄26~64岁,平均均龄(51.07±8.24)岁;病程1~12月,平均(3.52±3.41)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医院医学伦理会批准。1.2诊断标准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规范化的专家共识》[5]《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中的相关诊断标准。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X线片示椎体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1.3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18~65岁;自愿签署知情同意,并能配合临床治疗及研究。1.4排除标准X线片示存在骨结核及椎体融合情况者;其他原因导致颈部、头部、手腕部疼痛及肢体功能障碍者;合并严重全身性疾病者;妊娠、哺乳期女性及其他不宜参与本研究试验者。2治疗方法2.1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5]。美洛昔康片(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7.5mg/片)口服,每次7.5mg,每日1次。甲钴胺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0.5mg/片]口服,每次0.5mg,每日3次。盐酸乙哌立松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0mg/片)口服,每次50mg,每日3次。共治疗2周。2.2观察组给予肌松调整复合手法配合循经刮痧疗法治疗。肌松调整复合手法:(1)肌松部分:患者取坐位,医者首先用弹拨手法松解颈部肌肉3min,然后用点揉手法适度刺激棘旁阿是穴(一般取患椎及其上下椎体附近痛点)、天宗及枕部肌肉附着区域,再整体放松颈部3min。(2)调整部分:颈部充分放松后,嘱患者稍低头(角度根据患椎位置而定),术者一手拇指抵住患椎关节突或棘突处,另一手托抬颊及颌部,慢慢向侧上方引导其头部旋转,当手下感到较大阻力时,可稍返回少许角度,随即在双手配合下用寸劲做突发、有控制的快速扳动。(3)循经刮痧疗法:循经刮痧疗法分为近处及远处循经刮痧,以面刮法为主,方向由上而下,力度由轻至重,痛点可加用点刮法,注意避开头发及大血管区域。①近处循经:主要为颈肩区督脉、胆经和膀胱经。②远处循经:根据患者上肢症状选取相应经络(如桡神经分布区域疼痛,则选取手阳明大肠经)进行循经刮痧。具体操作:患者暴露刮拭部位,用跌打万花油(广州白云山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润滑皮肤,取刮痧板(湖南可孚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湘长械备号)以45°角进行力度均匀地单向刮拭,每次刮痧8~10min,以刮拭部位出现潮红或暗红色痧点,且感觉舒适为度。每日1次,隔日1次。共治疗2周。3疗效观察3.1观察指标①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7]评估两组治疗前后颈部主观疼痛变化程度。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评分越高,提示患者自觉疼痛程度越高。②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8]评估两组治疗前后颈椎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程度。评分越高,提示颈椎功能受影响程度越大。③不良反应发生情况。3.2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拟定相关疗效标准。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显效:疼痛明显减轻,可参加一定工作。好转:疼痛有所减轻,但无法工作,生活可自理。无效:症状体征未明显改善。3.3结果(1)视觉模拟评分法比较经Shapiro-Wilk检验,两组治疗前、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呈非正态分布。经Mann-WhitneyU检验,两组治疗前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经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Mann-WhitneyU检验,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比较经Shapiro-Wilk检验,两组治疗前、治疗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差值均呈非正态分布。经Mann-WhitneyU检验,两组治疗前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经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两组治疗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3%,高于对照组的7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良反应发生期情况比较两组均未见明显等不良反应。4讨论目前,CSR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西医认为,该病致病因素主要为局部物理性刺激、颈椎整体结构不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变等。治疗上,西医主要以康复治疗、西药疗法(常用包括镇痛药、肌肉松弛和营养神经药物等)、神经阻滞、牵引及手术治疗等[9]。中医将该病归于“痹证”范畴,多从外感风寒湿邪、外伤劳损、脏腑虚衰、经脉不利等论述。《黄帝内经》认为,“诸痉项强,皆属于湿”“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该病病位在脏腑责之于肝肾,在体表责之于经筋,主要病机为长期劳损,经脉不利,气血不畅,加之脏腑虚弱,筋骨失养,风寒湿等外邪入侵,使气血不通、不荣,合而致疾[9]。推拿手法以其手法舒适、疗效良好的特点在治疗痹证方面占据重要位置[10]。肌松调整复合手法属于筋骨并治的治疗方法,其理论基础源自《黄帝内经·灵枢》经筋理论。运用该法可在临床上快速调整经筋偏颇的阴阳状态,恢复颈椎动静态力学平衡,减轻疼痛等。CSR具有颈部肌肉僵硬、颈椎与软组织空间结构关系改变的两大特点,肌松调整复合手法针对此两个特点,一方面以肌松手法解除颈部痉挛状态,另一方面以调整手法从结构上改善椎体与神经根的压迫状态,从而较好地缓解疼痛不适[3]。刮痧具有抗炎、抗氧化、调节免疫及神经系统功能、缓解疼痛的作用,可改善皮下微循环,加速炎症因子及致痛物质代谢,缓解炎症反应与软组织痉挛。中医认为,CSR病因病机与颈部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日久发为痹证有关,刮痧具有活血祛瘀、行气通络等针对性治疗的特点,能够疏通经络,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12]。刮痧疗法能刺激颈部神经末梢,调节机体免疫,操作范围较大,配合肌松调整复合手法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调整,起到祛邪止痹痛、通络行气血的作用[13-1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等不良反应,提示肌松调整复合手法配合循经刮痧疗法可明显改善CSR疼痛症状,改善颈椎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综上可知,肌松调整复合手法配合循经刮痧疗法治疗CSR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后续研究将对CSR不同中医证型、不同手法治疗量进行细分分析研究,以更好地提高手法治疗针对性,发挥其个性化治疗优势。参考文献[1]孙宇,李贵存.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解放军医学杂志,,31(2):-.[2]刁永帅,柳源,冯奇,等.中医整脊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7(9):-,.[3]林创坚,陈国华,黄振伟,等.调整肌松复合手法加止眩汤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J].新中医,,43(8):-.[4]林创坚,陈怀,陈国华.调整肌松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60例临床对照研究[J].按摩与导引,,22(7):9-11.[5]海涌,藏磊,范宁.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规范化的专家共识[J].中华外科杂志,,53(11):-.[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7]严广斌.视觉模拟评分法[J/CD].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8(2):.[8]伍少玲,马超,伍时玲,等.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的效度与信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3(7):-.[9]欧国峰,董博,刘继华,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6(7):-.[10]陆孝成,刘小亚,张光正.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34(12):-.[11]栗玉丹.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及作用机理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14(9):-.[12]王皖军,方锐.刮痧疗法对颈椎病治疗的临床现状[J].新疆中医药,,37(5):82-85.[13]谢瑞,于杰,尹逊路,李凯明,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现代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院学报,,25(17):-0.[14]王亮,杨宪章,季庆洁,等.刮痧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35(1):68-69.[15]郑华志.循经刮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J].中国民间疗法,,24(10):29.本文节选自论文:林创坚,陈国华,许秀玫,肖聪.《肌松调整复合手法配合循经刮痧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9(2):43-45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hewownoob.net/jzbszmyqd/8042.html